以精品科研支撑精品教学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郭庆松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进行;科研是党校教育的基础,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有高质量的科研支撑。在科研服务教学的实践中,上海市委党校积极探索精品科研支撑精品教学的有效机制,在教研咨一体化建设中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抓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精品科研成果支撑精品教学
近年来,上海市委党校根据党校科研的基本定位、教研人员的队伍状况以及自身发展的历史传承等,在全国党校系统率先提出并努力坚持以“五个高端”(高端课题、高端奖项、高端成果、高端咨询、高端交流)为基本要求的精品科研建设思路,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比如,就高端课题而言,2012、2013年两个年度上海市委党校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均为10项,其中年度项目均为9项,重大项目均为1项,位居全国省级党校第一位。特别是重大项目,2012年全国党校系统只有2项,中央党校与上海市委党校各占1项;到目前为止,2013年全国党校系统重大项目也是2项,还是中央党校与上海市委党校各占1项。再比如,就高端成果来说,上海市委党校教研人员陆续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等高端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还比如,就高端咨询来讲,2012年上海市委党校有7份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获得9位中央领导和上海市领导的肯定批示。
在取得一系列精品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上海市委党校积极倡导精品科研成果进课堂、将精品科研成果转化为精品教学成果,有效引导教研人员“教什么研什么”和“研什么教什么”的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比如,在主体班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中,承担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多数是近年来承担省部以上高端课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著并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精品科研成果支撑的教学往往也是精品,学员的反馈普遍较好。再比如,在一些重点班次教学中获得学员一致好评的教研人员,往往都是高端课题的获得者、高端成果的发表者、高端咨询的参与者,精品科研成果支撑精品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比如,在近年来的校内精品课竞赛中获得较好名次甚至进入中央党校精品课程竞争序列的教研人员,基本上都是在科研“五个高端”中有不俗表现的中青年学者。
以课题立项方式支撑精品教学
如果说以精品科研成果支撑精品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才能见成效的过程的话,那么以课题立项方式支撑精品教学就是一个立竿见影的短期内就可以发挥作用的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大科研服务教学的力度,贯彻教研咨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引导教师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上海改革发展实践,开发相关课程,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今年年初上海市委党校校委会讨论并正式通过了《关于推进教研咨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教研咨一体化课程开发属于课题研究的性质,由教学管理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实施管理,按照课题管理的模式进行申报、评审、立项、经费拨付、成果验收和结项等;同时,对申报者有着明确的教学方面的资格要求,如讲授过近似课程、专题,近两年学员评好率不低于90%等。此类课题研究特别强调项目组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结果纳入到拟开发的课程中;结项成果不仅包括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决策咨询研究报告以及综合调研报告等科研成果,而且包括讲稿、多媒体课件以及学员对课程的评价指标等教学成果,并且相对来说,教学成果的要求比科研成果更高,如学员对课程评价满意率不低于95%,评好率不低于85%等。实际上,教研咨一体化课题研究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学出题目、课题组开展研究、负责人上讲台、成果主要为精品讲稿、评审主要看教学效果的精品科研支撑精品教学的机制。
正是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今年4月份,首批教研咨一体化课程开发课题共6项通过评审并获准立项,这些项目主要包括《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方法和策略》、《上海市城乡结合部乡镇公共服务与管理问题分析》、《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挑战与前景》等。可以看出,这些立项课题,要么是上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且只有通过调研才能够形成有说服力的讲稿,要么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并且是学员关注的现实和热点问题,也只有通过深入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形成现实性很强的研究论文和决策咨询研究报告,还可以直接形成针对性很强的课程,支持教学和课程建设。这种教研咨一体化的课程开发课题,不仅得到了教学管理部门的欢迎,而且也深受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的重视,大家申报的积极性很高,首批立项的6项课题就是从23项申报课题中通过评审精选出来的。
以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支撑精品教学
重点学科建设是党校教学、科研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为了统领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上海市委党校在集思广益和慎重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三大重点学科,并在今年年初正式启动了三大重点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正式出台。三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即学科建设与聚焦研究领域相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梯队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干部培训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实施措施和预期成效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在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我们一方面尊重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引领学科前沿、培育学术团队的学科建设功能,另一方面秉承党校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和积极反映干部教育培训对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为教学服务的党校特色。比如,在重点学科及其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的设置上体现为教学服务。针对党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教学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下专门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史”的研究方向,并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及其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等研究重点,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需要;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培训方式如应急管理、媒体沟通、心理调适等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我们在“公共管理”重点学科下专门设置了“国内外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预案的经验及培训”、“媒体沟通的理论与实践”、“领导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等研究重点,为相关实训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学理支持。再比如,在重点学科建设预期成效的设定上体现为教学服务。三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都明确了包括学科团队、干部培训、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等具体的预期建设成效,特别是在干部培训的预期成效中,明确了各个学科包括开发主体班次若干门新课、建设校级精品课程若干门、打造全国党校和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程若干门甚至某些课程在全国党校和行政学院系统处于领先地位的教学方面的具体指标,体现学科建设为教学服务的未来目标。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