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成果转化是衡量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重要手段。为提升教学质量,党校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效果等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估,使指导教学和开展教学活动有了依据,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促进学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知识转变为能力,学识转化为智慧,促进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转化为研究资源,转化为决策资源。
1. 进一步优化专题课程开发体系。一是完善专题课产生机制。针对主体班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对象的特点,根据教师学科定位,结合个人申报情况,教研部门筛选,由相关评议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研究确定,并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对专题课进行认定。二是健全教学交流机制。组织“教学法”专题研讨会,交流教学体会、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指导意见,夯实教学准备工作基础,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探讨讲授式、互动式、论坛研讨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深化课程理解,研究教学难题,启发教学思路,丰富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三是落实备课会评估机制。定期举行集体备课会,对教师上岗试讲进行评议。从课程内容的观点、重点、难点、结合点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对试讲专题课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2.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一是建立专题课AB角机制。主体班教学采取AB角准备、择优任教原则,引入竞争机制,优先考虑优秀教师上岗任课,重点保证主体班次授课质量,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二是完善教学过程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填写《领导听课评议记录表》,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适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听课结果作为教师授课质量评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健全教师听课评议制度。由校领导、副教授和党校中层干部组成听课小组,重点观摩青年教师和新进教研人员的授课,通过听课、评课、说课、反馈等环节,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新进教研人员尽快适应党校教学。坚持学员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议制度,采取“一课一评”,落实班次结束“座谈评议”,及时了解学员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培训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3.进一步健全教学成果转化机制。一是学习需求和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学员的学习需求通过教案“带进”课堂,将学员学习成果“带出”课堂,编入教材或教案,自编理论学习材料、重要文献、调研文章和案例汇编,逐步形成了自编教材体系。二是教学成果转化为决策资源。以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平台,优化整合科研资源,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课题资源作为课题研究指南进行发布,将优秀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编辑成《咨询辑要》,作为重要的决策资源,为提升教研咨一体化水平发挥作用。三是教学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要求学员“带来”工作中遇到的理论疑点、工作难点、思考热点,把培训班学习研究成果“带回”到工作岗位。提倡学员紧密结合所学案例和本单位实际深入研究解剖,提出意见建议,做到“上一堂专题,解一个问题”,把课堂研究学习拓展到工作岗位实践,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